徒步黄河

生命科学学院团学联


 前言
4000多年以前,传说中的轩辕氏(黄帝),在黄河下游的涿鹿,率部一战击溃了蚩尤族;之后,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,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、繁.衍下去,构成了3以后华夏族(汉族的前身)的主干成分。黄帝后来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。而华夏族命运之轮,从此沿着黄河、黄土转动。
黄河,这源自青海巴颜咯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中的涓涓细流,至今已流淌了五、六十万年。黄土亘古不变,黄河日夜东流。古老、博大、流长、厚重。黄土高原形塑了黄河的性格,而黄河又影响了一个黄河岸边、黄皮肤黑眼睛民族的民风和国魂。它,苍劲、雄魂。它,前后万里,率并汇合着40多条支流向东奔泻。它,流经九个省区,虽是曲曲折折,却始终把藏族、撒拉族、土族、回族、东乡族、保安族、蒙古族、汉族等乡音不同、习俗各异的同胞紧紧地、牢牢地联系在一起。
然而,黄河的内涵是多元的,犹如文明的本质是双重多向的。黄河孕育了文明,同时也萌生着灾难。它的复杂性格,把文明进步与灾难痛苦一并深深地刻写在华夏大陆之上。史册上,每一次有关黄河大泛滥的记载,也同时意味着中国社会的一次大变动……
苍海桑田,悠悠岁月。不知不觉中,华夏族已沿着历史长河,步入了1998。而黄河,以其特有的古朴沉雄,奔腾着,咆哮着,也一同跨入了新的时代。
信息时代,日新月异。复杂喧嚣的都市生活,使人们已渐渐逝去的黄河水,从我们是否意识到,从我们的心灵深处,冲刷,卷走了些什么。是的,一些学识渊博士、高瞻远瞩的名宿,已开始为年轻一代未来的命运而担忧。他们缺少的不是智慧,不是能力,是坚韧不拔,百折不挠的意志;是浑朴、厚道,注重人情的风骨,是沉稳粗犷、悲伤豪迈的气度。而这些,又恰恰是黄河的性格,黄河的精神。正如无根的大树,终将褪去绿色,渐渐枯萎。迷失自我,迷失本源的年青人必然对社会持一种迟疑、消沉的态度。曾经,一些偏激的青年对华夏民族的黄土文化断然否定,对西方的蓝色文明推崇备至,这不正是一个明证吗?
不徒步跨过黄土高坡上的千沟万壑,怎会有历史的苍桑感?不亲临体验壶口瀑布的一泄千里,怎么会有民族的自豪感 ?未曾耳闻目染在这片黄水黄土上耕作繁衍的民族的现况,靠什么让心比天高的大学生迸发出对社会的优患,对国家的责任?今天,我们这几个复旦的男孩,仗着一股喷腔而出的激情,想沿着黄河,自下而上,徒步而行。诚然,短短的两个月,也许未必能令我们增长多少才识,更不必夸夸其谈,能对社会有多大贡献,多大影响。我们只想细细地品味这黄土黄河的滋味,溯中华民族的源,寻我们自己的根。


 一、活动缘起
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志愿者服务队以其坚持不懈、严谨、踏实的作风受到了校内外的一致好评。值此暑期实践,生科院的志愿者们决心走向更远的地方,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奉献给社会。在认真学习了’97、’96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后,我们从大学生现有的知识、能力角度出发,根据自身的特点,选择了黄河沿途二十五个县、九个市作为考察对象。我们决心以“感受华夏文化底蕴、体味内地百姓现状”为此活动的主要内容,以“磨炼个人意志,服务老区人民为此活动的宗旨,以”溯源寻根“为此活动的主题。


 二、活动内容
本着此次活动的宗旨,我们拟定了如下活动内容:
1﹑沿黄河两岸地区徒步行走两个月,途经二十五个县、九个市。
2﹑考察黄河水系、及沿途流域的华北平原、关中平原、黄土高原、毛乌素沙漠、银川平原、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状况及生物资源。
3﹑考察河南、陕西、青海三省的文化遗产和民风民情。
4﹑对以下城市作针对性的重点考察:
①东营市——建立在胜利油田旁的新兴工业城市,因黄河下游的断流而面临着一些新的困惑。
②黄河沿岸﹑中国三大古都——开封﹑洛阳﹑西安。生活在浓郁的文化底蕴下的现代都市百姓的苦乐何如?
③黄陵县。一株距今4000余年,树龄与中华历史一样悠远的“轩辕柏”,是否意味着华夏族的一个源?
④榆林市。坐落在毛乌索沙漠边缘的城市。二十年治沙防沙,全城百姓可谓忆苦思甜。
⑤定边县。长城脚下的小县城,在贫穷困惑下的村民,依旧保持着淳朴的民风。今后的路,他们又将何去何从?
⑥银川市。古谚云:“黄河百害,唯富一套。”这一块“塞上江南”,今日该是另一番风情了吧!
⑦“金城”兰州。脚踏黄河两岸,两山环抱;峡谷与盆地相间上其独特的地貌;祖国西北的交通枢纽。行走在古老的“丝绸之路”上,是否能依稀听到那悠悠的足音,悠扬的驼铃和得得的马蹄声?
⑧曲玛莱县。黄河之族的最后一站。八个大学生在这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和沼泽地间到底能走多远?鄂陵湖?扎陵湖?星宿海?仰或卡日曲?理智与感情,我们懂得量力而行。

回到目录 前往复旦